close

還記得今年3月在苗栗大坪頂論壇時,苗栗YA的介修與社區老人家的一段對話:大意是那位長輩說希望在坐的專家與年輕人好好幫大坪頂規劃。介修回說:你要動,我才動。我還沒有取老婆耶~剛才在宜蘭社大「社區營造員培訓實施計畫」上課過程中,聽到一個小故事, 讓我聯想起這一段對話。

黃錦峰老師提到去年後埤社區要做社區日曆,社區阿姨自己說不會打字、不會寫文章,想請黃老師代筆。黃老師對社區阿姨說:天天生活在自己居住的社區,絕對是有滿滿10分的感受,提筆寫字寫出其中的2~3分感受,我再協助修改加分加上2~3分,這樣就有6分很棒了。結果,真的社區阿姨們就一字一句提筆撰寫社區日曆上要發表的文字,厚厚的一疊紙,再由阿姨的女兒打字成文章,黃錦峰老師協助潤飾修改,成了社區日曆上的文案。

黃錦峰老師透過這個故事是要說,社區要自己動,只要社區動起來了,後續會有其他資源協助讓社區更加分更好。

另外,黃錦峰老師分享說社區分3種:1.地緣社區、2.市緣社區、3.虛擬社區。例如黃老師認同後埤社區,雖然老師不住後埤,但是以協助社區的動機參與社區活動,這樣也是很好的社區營造。希望社區夥伴不要劃地自限,要把對社區有認同的人不論住不住在這社區都是為社區參與者的一分子。

參考資料:http://vschool.scu.edu.tw/sociology/supplement/supp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